生活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薪火传酉水・青春解码土苗乡——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学子三下乡实践记

2025-08-07

    浏览量: 1181

2025 年 7 月 2 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财经商贸学院 “土苗乡・红迹解码团” 踏入重庆市酉阳县,以 “追寻红色印记,感悟峥嵘岁月” 为主题开启三下乡社会实践。这支青年队伍沿着酉水流域的红色脉络与文化肌理,在赵世炎故居的青瓦木梁间触摸革命星火,在龙潭古镇的石板长街上解码土苗风情,让红色基因与民族文化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生。


酉水之畔寻红迹:革命星火照初心


实践首站是赵世炎事迹展馆。展馆内泛黄的史料勾勒出这位革命先驱短暂却璀璨的人生轨迹:生于 1901 年的赵世炎,26 岁便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生命。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他与周恩来共同领导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曾任江苏省委书记,用 “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 的誓言照亮黑暗年代。


实践团成员在展馆内研读英雄事迹,宁梓颖供图


展馆里,实践团成员凝视着夏之栩攥紧的 “斩决” 纸条复制品 ——1927 年,赵世炎牺牲当晚,这位坚定的革命者接过纸条时,心中只有 “继续干下去” 的信念。其家人的革命群像同样令人动容:妹妹赵君陶、姐姐赵世兰相继投身革命,被称为 “革命母亲” 的夏娘娘曾试图以花盆落地声警示赵世炎,却因风雨声未能成功。这些片段如散落的星火,汇聚成一个革命家庭的信仰之光。


龙潭故居忆峥嵘:木窗石桌藏赤诚


在龙潭古镇深处,赵世炎故居以清代四合院的质朴姿态静立。这座 1902 年建成的砖木建筑里,32 间房屋依复四合院布局排列,卧室的旧床、书房的残卷、陈列馆的马灯,都在诉说着主人 “甘将热血沃中华” 的过往。讲解员向成员们讲述着故居中每一处细节的每一个生动精彩的过往故事。


实践团成员轻抚故居墙壁,王华灵供图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轻抚由糯米、鸡蛋清同火砖砌成的墙壁,仿佛触摸到百年之前的历史回响。。当听到 “赵世炎赴法勤工俭学行囊中仅带《共产党宣言》与算盘” 的故事时,众人在塑像前驻足 —— 算盘计量生计,宣言丈量理想,恰是那代青年 “经世致用” 与 “信仰如磐” 的生动隐喻。故居内简朴的陈设、泛黄的书籍,无不诉说着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与崇高精神。


土苗文化焕新颜:古镇烟火续传承


转身离开故居,实践团遇见了另一种鲜活的历史。龙潭古镇 3 公里长的石板街被岁月磨得青幽如玉,土家吊脚楼在酉水畔悬挑出诗意,王家大院的木雕里藏着武陵工匠的智慧,甘家院子的茶盏中飘着百年评书声。


龙潭古镇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石板街、土家吊脚楼、四合院等。石板街全长约3公里,被磨得青幽如玉,光可鉴人,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吊脚楼则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四合院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如赵家院子,由清代富商赵正馨所建,是赵世炎的出生地,民国时期曾设驻军司令部。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也是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龙潭古镇中,实践团成员还了解到当地独特的文化活动。传统舞龙表演、汉剧、茶馆评书、花灯、摆手舞、土家山歌等,都是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娱乐体验,也展现了龙潭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古镇的美食文化也极具特色,如辣茶、汽汽糕和社饭等,深受游客喜爱。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和美食,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龙潭古镇的独特魅力。


实践团成员行走于古镇小道,周雪玲供图


青春答卷致山河:解码红迹再出发


“从故居到吊脚楼,我们触摸到两种滚烫的传承。”在红色教育基地,他们读懂 “主义真” 的赤诚;在文化老街,他们看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的生命力。当成员们将红色故事整理成短视频,那些躺在史料里的文字,在 Z 世代的创意中焕发新生。


实践团在赵世炎雕像前合影,李明供图


暮色中的酉水泛起金波,实践团在古镇牌坊前合影。背后 “龙潭古镇” 的匾额下,团旗与土家特色建筑同框 —— 这是一幅时代切片: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流淌,民族文化在创新传承中生长。解码红迹不是终点,而是以先辈为炬,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让青春成为酉水畔最亮的航标。


此次三下乡实践,既是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民族文化的鲜活解读。“重旅青年”在酉水之畔写下青春答卷,将红色精神与文化自信融入血脉,以实际行动践行着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时代誓言。(周雪玲)



特别声明:生活资讯网是信息发布平台,生活资讯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生活资讯网。 联系邮箱:520019346@qq.com